药剂加药量不当:
聚合氯化铝(PAC)和聚丙烯酰胺(PAM)等混凝剂和絮凝剂的加药量过大或过小,都可能导致污泥无法有效絮凝上浮。
加药量不当还可能影响污泥的物化特性,进而影响其上浮效果。
污水pH值不适:
污水的pH值对絮凝效果有重要影响。若pH值显酸性或显碱性,都不利于污泥的絮凝上浮。
适合的絮凝pH值范围通常在8~9左右。
设备设计或运行问题:
浅层气浮机的设计水深若偏大,气泡可能无法将污泥浮起,或者污泥被气泡冲击后又沉回底部。
气浮设备运行状态不佳,如气浮泵出现故障或进口阀门未开启,会导致气泡产生不足,不能将污泥浮起。
溶气气浮机的溶气水回流比不对,溶气系统溶气量过小或过大,以及溶气系统管道或释放器堵塞,也可能导致污泥无法上浮。
污泥物化特性变化:
污泥的密度、粘度等物化特性是影响其上浮的重要因素。若污泥密度过大,特别是大于水的密度(1.0),上浮效果会较差。
污泥性质的改变,如含有过多的油污、电解质等物质,也会使其变得粘稠、重量加大,难以被气泡浮起。
水流速度过快:
若浅层气浮机池内水流速度过快,会使气泡无法充分与污泥接触,浮力不足,影响气浮效果。
调整药剂加药量:
根据污泥的性质和污水的pH值,合理调整PAC和PAM的加药量。
通过试验确定更佳加药量,确保污泥能够有效絮凝上浮。
优化污水pH值:
使用酸碱调节剂调整污水的pH值,使其保持在适合絮凝的范围内(8~9)。
定期检测污水pH值,确保其在稳定范围内波动。
检查并优化设备设计或运行:
对于新设备,应检查其结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,并及时进行优化。
定期检查气浮设备的运行状态,确保气浮泵正常运行、进口阀门开启。
调整溶气水回流比,确保溶气系统溶气量适中。
定期清理溶气系统管道和释放器,防止堵塞。
改善污泥物化特性:
对于密度过大的污泥,可考虑采用沉淀设备进行处理。
加强污水预处理,如沉砂池预处理、调节pH值等,以降低污泥的粘度和重量。
调整水流速度:
合理安排调节池、磨砂池和污泥回流系统的结构和位置,以控制水流速度。
通过调整水流速度,使气泡能够充分与污泥接触,提高气浮效果。
综上所述,浅层气浮机污泥不上浮的原因可能涉及药剂加药量、污水pH值、设备设计或运行、污泥物化特性以及水流速度等多个方面。通过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,可以有效解决污泥不上浮的问题,提高浅层气浮机的处理效率和水质质量。